天岗锣鼓
天岗锣鼓又名天井锣鼓是长期活跃于淮河中下游地区及洪泽湖畔的一种汉族锣鼓音乐形式其发源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今泗洪县天岗湖乡一带主要流布于江苏省泗洪县盱眙县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等地天岗锣鼓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经过锣鼓艺人的代代相传形成了长锣片小五番小七点满堂锣等近10个固定曲牌它以欢畅明快的节奏热忱奔放的打法铿锵激越的旋律磅礴恢弘的阵势而享誉省内外
历史渊源
天岗锣鼓原名天井锣鼓是一种起源于明朝的汉族鼓乐上世纪80年代因其发源地江苏省泗洪县王集公社更名为天岗湖乡为彰显地域文化故将天井锣鼓改名为天岗锣鼓天岗锣鼓历史久远相传明朝以前在今江苏省泗洪县西南与安徽接壤一带就盛行锣鼓乐其起源及形成在光绪年间编纂的泗洪合志中均有记载在诸侯纷争时期主要以此鼓舞士气以壮军威之需1368年祖籍泗州今泗洪的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他在推翻蒙元暴政的长期军事实践中充分认识到锣鼓在传统的两军交战中的重要作用凭借曾经记忆多次在朝中提及天井的锣鼓之事泗州太守闻之带上精心操练的天井锣鼓队晋见皇上看后朱元璋龙颜大悦并赞凤阳有花鼓天井有锣鼓此后在泗州太守的积极倡导下天井锣鼓得以迅速发展并在与泗洪天岗湖相邻的盱眙安徽五河凤阳等周边地区地广泛传播清末时期以张文奎吴遐佑何家丰等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天井锣鼓编演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重新加以组合整理从而形成了天岗锣鼓独特的锣鼓经曲牌及表演规则民国初年沿淮河中下游及苏北皖北一带的群众每年正月都要集中举办打锣鼓闹社火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以吕国厚吴从进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天岗锣鼓艺人使天岗锣鼓融汇南北之优点形成淮河汴河地方之特色使天岗锣鼓从曲牌到打法更加完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天岗锣鼓又涌现了吴昌銮王云彦等一大批新的传人和业务骨干使天岗锣鼓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其队伍不断壮大泗洪县境内的天岗湖乡四河乡峰山乡等众多乡镇盛行天岗锣鼓一些乡村已形成了村村锣鼓响家家有队员的普及局面其先后参加全国第六届艺术节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等全国性赛事均取得较好成绩2002年被编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均做过专题报道前不久在北京第二十七届龙潭庙会中荣获金奖在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积极扶持下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积极的作用更加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天岗锣鼓于2006年-2009年先后被宿迁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并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特点
天岗锣鼓有固定的曲牌音乐性强乐谱为2/4拍婉转流畅悦耳动听每一个曲牌都是一首动听的歌在表现方式上还可以配上管弦乐伴奏乐句间多采用呼应式一领一扣一问一答犹如对唱情歌曲牌主要有长锣片小五番小七点凤凰三点头十八番满堂锣雁落沙滩蛤蟆磕牙等 天岗锣鼓以集中编队演出为主演员可多可少多则百人少则二三十人表演时场地两边设有战旗12面旗手可以穿插表演动作边打边舞起舞时器具大钹可左右旋上下旋转圈旋场面多变其打法独特常以蹦打跳打滚打睡打等来完成曲牌表现的内容有引领呼应等表现手法由松到紧疏密有致既清晰流畅又激越轩昂亮相时人员昂首跨步张臂相间怒吼结尾干净利落主要作品有罗汉盘旋金鸡独立朝天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