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镇
金锁镇,古称金锁关,此处昔为南北往来之要冲,清同治元年(1862年)官人陈临惠筑圩,并设重兵守之,取名公安镇,同治五年(1866年),清军在此镇压农民起义军得逞,改公安镇为金锁镇,又名金锁关。民国时称金镇。地处江苏省泗洪县的东北片,为泗洪的北大门。我镇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昔为“东西往来之要冲”,被誉为酒乡通道的洋青公路纵贯全境;苏北水上动脉——美丽的徐洪河犹如玉带缠腰,从镇区缓缓流过,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蜿蜒东流汇入烟波浩淼的洪泽湖。全镇总人口约为4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800公顷,耕地4423公顷,水域面积3万亩,物产资源丰富,为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情况
现任领导 杨召德党委书记张 弦党委副书记、镇长赵凤波 人大主席杨忠效党委副书记刘 青副镇长蒋大伟纪委书记新城镇建设为改善环境面貌,突出文化韵味,泗洪县金锁镇投资1000万余元对镇区外立面进行汉唐风格美化改造。主要是在商业街建设汉唐风格大门、亭阁楼台,对青陈线两侧洋青路和曹金路等主干道沿线已有的建筑设施进行整改。线路总长2000米,建筑面积达65000平米,共有320户人家受益金锁镇着力打造精品城镇,投资200万元新建下水道、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管、环卫队伍建设,对环境秩序、镇村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洋青线、金梅路、曹金路等重点道路进行整治,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已建清华府、金苑小区、名仕苑 小区、双湖小区。在建金锁世家、金城家园、汉府雅苑、星河湾、学府豪庭、沈庄新村小区。农业发展农业上,金锁镇土地为沙、淤泥二合士,非常适合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泗洪的老棉区,种植金锁镇业以传统作物小麦、豆类、水稻为主,金锁镇围绕“做强林木板材业、调优种植业、培育壮大流通业、促进产业化升级”大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主要以“三扩一发展”为手段。一扩油菜,复种面积达0.7万亩,二扩瓜菜,复种面积达到2098万亩。三扩棉花,面积达到1.1万窗。发展中药材种植,共种植中药材3000亩。在食用菌和花卉种植上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分别种植了39万平方尺、500亩,问时该土壤也适应多品种树木生长,境内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有成片林1.5万亩,农田林网6万亩,多为意杨,木质优良,是木材加工业的良好原料产地。工业发展工业上,紧紧围绕“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工业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招商引资、盘金锁镇中心一条街活闲置资产等举措,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1.%,利税2900万元,同比增长28.3%,列统工业增加值1660万元,同比增长32.8%。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途径,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制,扶大户、树典型,积极扶持,强化服务,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努力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金锁镇私营个体企业达到34户,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348家,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占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6%。在洋青线两侧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先后发展板材加工企业50余家,在全镇形成了以板材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金锁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金锁镇经济发展势头讯猛,经济发展呈现良性循环之状。金锁镇上下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务实苦干,镇域经济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430万元上升2007年1002万元,成为泗洪县仅有的三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之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总产值4.6亿元,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其中50﹪来自木材加工企业。板材业的兴起与健康发展给金镇的经济带来了蓬勃的生机。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全镇上下始终围绕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求稳定这根主线,积极谋划应对之策,从容面对严峻挑战,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年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33万元,同比增长24%,;财政总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9627元,同比增长25%。
农业发展农业上,金锁镇土地为沙、淤泥二合士,非常适合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泗洪的老棉区,种植金锁镇业以传统作物小麦、豆类、水稻为主,金锁镇围绕“做强林木板材业、调优种植业、培育壮大流通业、促进产业化升级”大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主要以“三扩一发展”为手段。一扩油菜,复种面积达0.7万亩,二扩瓜菜,复种面积达到2098万亩。三扩棉花,面积达到1.1万窗。发展中药材种植,共种植中药材3000亩。在食用菌和花卉种植上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分别种植了39万平方尺、500亩,问时该土壤也适应多品种树木生长,境内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有成片林1.5万亩,农田林网6万亩,多为意杨,木质优良,是木材加工业的良好原料产地。工业发展工业上,紧紧围绕“工业兴镇”的目标,把发展工业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招商引资、盘金锁镇中心一条街活闲置资产等举措,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1.%,利税2900万元,同比增长28.3%,列统工业增加值1660万元,同比增长32.8%。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我们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途径,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制,扶大户、树典型,积极扶持,强化服务,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努力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金锁镇私营个体企业达到34户,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348家,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占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6%。在洋青线两侧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先后发展板材加工企业50余家,在全镇形成了以板材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金锁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金锁镇经济发展势头讯猛,经济发展呈现良性循环之状。金锁镇上下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务实苦干,镇域经济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430万元上升2007年1002万元,成为泗洪县仅有的三个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的乡镇之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总产值4.6亿元,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其中50﹪来自木材加工企业。板材业的兴起与健康发展给金镇的经济带来了蓬勃的生机。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全镇上下始终围绕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求稳定这根主线,积极谋划应对之策,从容面对严峻挑战,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年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33万元,同比增长24%,;财政总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15%;人均纯收入9627元,同比增长25%。
特色产业
金锁镇的板材加工业快速发展,大大小小规模企业共有101家,基本上都是镇上农民自己创办金锁镇的。“这些板材厂老板刚开始都在别的板材厂里打工,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后便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就多方学习考察,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创办了板材加工厂。现在镇里的板材加工厂多了,一些农民就做了送木材的生意,有的是去周边乡镇收购木材再卖给板材加工厂,有的是自己家种树,砍伐后卖到板材厂去。许多上海、浙江、山东的老板经常来金锁镇采购产品,一些农民就看准机会做起了饭店、旅社的生意来,金锁镇的板材加工带动了全民创业啊!”金锁镇党委书记姚海波侃侃而谈。金锁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充分发挥本地林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业,做大做强私营个体经济,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私营企业16个,个体工商户167户,私营经济成为该镇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金锁镇还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采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三套班子成员挂钩帮扶、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内培外引等多项措施,不断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全镇已创办私营工业企业109个,个体工商户728户,特别是沿洋青路、金梅路两侧的民营工业集中区粗具规模,经营面积达1.5平方公里,板材、粮食、棉花加工企业98家,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务工2000多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发挥了金锁镇劳动力多的资源优势,多渠道向外输出劳务7000多人,其中境外输出31人,系统培训城乡劳动力900多人。金锁镇的板材加工业不仅带动了全民创业,还解决了全镇4500人的务工问题。金锁镇板材加工业的壮大发展大大提高了全镇农民的种树积极性,也激发了全镇农民的创业潜能。